讀《大唐孔雀:薛濤和文青的中唐》:此時無聲勝有聲
編輯:楊馥萌 信息來源: 西e網(wǎng)-人民網(wǎng)發(fā)布時間:2016-5-12
《大唐孔雀:薛濤和文青的中唐》寇研著北京大學出版社
中唐女詩人薛濤,唐代四大才女之首,以《春望詞》《十離詩》驚艷中唐詩壇。薛濤生前曾是傳奇式人物,身后一直為注家所關(guān)注,為野史所著錄,褒者以為“要平分工部草堂”(伍生輝題枇杷門巷),貶者直斥為“文妖”(李肇《唐國史補·敘近代文妖》)……至今仍似一個熱門話題。而寇研所著《大唐孔雀:薛濤和文青的中唐》,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鮮活的詩人形象,一個透視中唐文化的文本。
立傳著史,自古講究修辭立其誠。其一,有能夠窺知信史的格局。不戲說,無大話,有根有源,將歷史人物的宏觀作為與細膩心境的真相呈現(xiàn)給人看,并從中精心梳理出一種新結(jié)構(gòu)。薛濤幼年喪父,為生活所迫而應召入幕府,被編入樂籍。這在有的作者筆下可能會想象著寫出許多聲色犬馬的情景來。而寇妍卻獨具慧眼,從古今紛紛紜紜的言說中,分析出唐朝女文青薛濤的逆襲人生。即薛濤通過自己的才華和人格魅力擺脫這種低等身份,成為一位受男性尊重(包括權(quán)傾朝野的節(jié)度使、宰相、著名詩人等)的女性詩歌大家。
傳主的時間譜系,交往群落,人生軌跡,命運演進,或出以傳主九九八十一首詩作,或出以史學經(jīng)典,或佐以野史筆記,或資以今古考釋,都脈絡(luò)清晰地呈現(xiàn)在有證有據(jù)的種種線索編織而成的歷史平臺上。文本所論之世,所述之事,所抒之情,所析之理,所懸之念,所褒之德,所貶之人,無一不讓人欣然接納,閱讀中沒有出現(xiàn)違逆情志的復調(diào)喧鬧,沒有與史學精神——以揭示真相來啟蒙——相悖謬的東西。與她唱和者,白居易、劉禹錫、元稹、牛僧孺、令狐楚、裴度、嚴綬、張籍、杜牧、吳武陵、張祜……皆天下名士,她的清詞麗句讓劉禹錫、白居易、杜牧傾倒,令元稹愛戀……都是文學史上不爭的事實,在此氛圍下烘托出的傳主形象,真真就是這么一個活潑潑的人物,仿佛就在遙遠的天邊,又似乎近在眼前,逼真可信,呼之欲出。
其次,是詩情哲思的敘述。雖史料堅實,但卻是久久沉淀之后的言說,是釀米為酒的沁滲。文辭順暢而有情致,沒有常見史學著作的堅硬生澀和臃腫。如寫薛濤戀愛前后心態(tài),“在遭受愛情之前,無論怎樣驚心動魄的際遇,人的身心至少是囫圇的、相對完整的,仍有大的力氣去阻擋命運的襲擊,在被擊倒后重新站起。只有愛情,能激發(fā)起人滿滿的正能量,又能激發(fā)起所有無可救藥的癡念和深入骨髓的卑微感”(第111頁)如此心靈與情感沉浸與過濾的文字,能將文獻所展示歷史遺跡的余燼吹燃并使之煥發(fā)出生命的新能量來。字里行間滲透出如花葉四圍綴滿露珠般清新的氣息,仿佛山間云霧纏來,仿佛大地河流遠去,明月松間,清泉石上,無遮無礙,自自然然。倘解讀傳主的每首詩歌,不只自然插入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中,不只編入傳主人生軌跡的坐標之內(nèi),而且,更多地以古今中外學者的注疏解讀為參照,以此曲徑通幽地展示出薛濤詩歌的接受史。
作為80后的年輕作者,詩情哲思的表達并不偏激窄狹,而有著達觀的博雅。如對于元稹初以鶯鶯、繼以薛濤的薄情與負心,并非一味道德義憤地譴責,而是以陳寅恪考釋為據(jù),提示出以情致中追求浪漫而婚姻中又轉(zhuǎn)身攀附名門是當時士大夫默許的情感規(guī)則。如白居易介入其中居高臨下的勸慰,似彈奏起不和諧的音響。我們在這里固然可以讀出元輕白俗的別樣意味,但同樣俯仰天地,感喟良多,不會苛責古人。對于薛濤迫于困境為自救求情寫出的《十離詩》,不是貶濤者刻板印象式地嘲諷,不是褒濤者一廂情愿地否認,更不是粉濤者委曲求全微言大義地曲解諛評,而是坦然認可,以求立體全面地把握人物。須知人生百態(tài),高尚者仍有未脫世俗處,剛強者未必沒有軟弱時,仿佛一架鋼琴本身就具備著從最低音到最高音的全音域的所有音符,于此才可以論世道,于此才可以知人心。
其三,細節(jié)開掘式解讀地呈現(xiàn)。一般宏觀敘述者或許會陶醉于高大上的勢派,卻不知若無細節(jié)支持,則是無骨無肉的皮張而已??苎须m年輕卻深悟此道。她先拈出詩作來夯實傳主的詩人地位。如《籌邊樓》:“平臨云鳥八窗秋,壯壓西川四十州。諸將莫貪羌族馬,最高層處見邊頭”;如《送友人》:“水國蒹葭夜有霜,月寒山色共蒼蒼。誰言千里自今昔,離夢杳如關(guān)塞長。”如此高遠悠長,且不說中唐,就是置于中國文學史中,也是名作。同時,作者用幾個沉默細節(jié)襯映薛濤的人品。異域曾送來一只孔雀,薛濤曾參與安置與布展。當時中唐詩人墨客多將孔雀與薛濤意象并置付諸歌詠。然而與孔雀同城同處幾十年的薛濤,詩中卻絲毫不言孔雀。為什么?她是悲哀地從人們期待此鳥開開屏賣賣萌中發(fā)現(xiàn)了自己的投影了嗎?恰如西川薛校書,孔雀雖好不言情。難言沉默復沉默,此時無聲勝有聲。同樣,當元稹一再辜負她時,當命運的浪濤將她高高揚起又重重拋下時。她洞明世事,練達人情,雖置身于風口浪尖,卻不出一言,呈示以高貴的沉默。不爭而天下莫能與之爭,不言而天下莫能與之言。這種大眼界大包容大涵養(yǎng),這種驟然臨之而不驚,無故加之而不怒的高遠情懷,心字頭上一把刀的隱忍精神,不只受益于老子的教誨,更讓我們聯(lián)想到古來英雄賢哲寬闊胸襟的熏陶。這里的沉默,是高貴的沉默,是尊嚴的無字碑。
原文鏈接:http://book.people.com.cn/n1/2016/0119/c68880-2806603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