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字閱讀風潮席卷而來 看紙質書的人會越來越少嗎?
編輯:魏少梧 信息來源: 西e網-光明網發(fā)布時間:2018-12-14
近日,《北京新聞出版廣電發(fā)展報告(2017—2018)》(《北京傳媒藍皮書》)正式發(fā)布,數據顯示,北京市綜合閱讀率居全國領先水平。
《北京傳媒藍皮書》提到,2017年,中國數字閱讀市場規(guī)模達到152億,同比增長26.7%。數字閱讀的全民參與度穩(wěn)步提升。
這個消息很快引起了關注,有人提出疑問:如果數字閱讀率不斷攀升,紙質書閱讀率會不會受到影響?出版業(yè)將會如何發(fā)展?
“數字閱讀填充碎片化時間”
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,在大小城市的街頭巷尾、通勤路上,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:不少人捧著手機、IPad或者電紙書閱讀器,刷微博、點贊朋友圈,看看電子書……閱讀這件“小事”,開始變得行色匆匆。
“以前上學時,當然是看紙質書居多。”對上述閱讀習慣的變化,“80后”黃菲菲說,體會特別深。“后來用閱讀器,再后來網絡覆蓋率提高了,我開始在手機上閱讀”。
從住所到她工作的公司,單程便將近兩個小時,看會兒電子書、讀讀微信文章,實在是打發(fā)時間的不錯選擇。
“最初用電子書閱讀器,但地鐵車廂很擁擠,拿出來不太方便,就改成用手機看了。”黃菲菲專門下載了一個讀書APP,不光能看到其他書友在讀什么書,還能交流閱讀心得。
她也承認,電子書或者“屏幕讀書”,時間一長眼睛會覺得很疲勞,“可大城市就是這樣啊,沒有太整塊的時間給你讀書。而且紙質書攜帶出行并不是那么方便。能利用數字閱讀,填充碎片化的時間,也是一件好事吧”。
“閱讀紙質書更容易安靜下來”
數字閱讀雖然火,但對“紙質書閱讀”來說,還有一批相當愿意堅持的粉絲。比如同為“80后”的陳燕。
她很坦率地表示,自己就是對數字閱讀“不來電”,“傷害眼睛是一個方面。我也確實不習慣這種閱讀方式,更喜歡那種捧著紙質書時,翻書的感覺”。
“紙質書適合深閱讀??醇堎|書更容易安靜下來。”陳燕說,真正喜歡某本書的人,看了電子書也會買書實體書,“愛讀書的人,總會對紙質書有種特別的情結”。
但她也多少有些擔心,閱讀載體的變化發(fā)生,會影響到人們閱讀紙質書的熱情。
“身邊拿著手機、習慣數字閱讀的人似乎增加了。以前有過‘紙質書會走進博物館’的說法。不知道以后看紙質書的人會不會越來越少。”陳燕說。
數字閱讀vs紙質書閱讀:二者相輔相成
不過,“數字閱讀”發(fā)展勢頭雖猛,但今年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主要成果指出,2017年中國成年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保持增長勢頭,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和紙質圖書閱讀率均有所增長。
其中,圖書閱讀率為59.1%,較2016年的58.8%上升了0.3個百分點。
對類似現象,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解釋,數字閱讀內容主要的并不是電子圖書,而是一些相對輕松娛樂、篇幅較短的文章等,基本是淺閱讀、碎片化閱讀。
“閱讀載體屏幕偏小,相對而言難以進行深度、長篇閱讀。紙質書能提供系統的、體系化深度閱讀,目前并沒有好的數字閱讀載體可以實現替代。”徐升國表示。
北京新聞出版廣電局公共服務處處長王亦君則指出,“數字閱讀”以及“紙質書閱讀”并不是對立的、沖突的。恰恰相反,“數字閱讀與紙質書閱讀二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,而不是此消彼長”。
出版業(yè)即將迎來3.0時代?
對數字閱讀與紙質書閱讀的關系,《北京傳媒藍皮書》課題組成員陳敏也表示,二者是互相促進的。體現在出版業(yè)上,在數字化浪潮之下,很多出版社依然維持著原有的碼洋值,收益還有所升。某種程度上,數字閱讀率的提高,也可能促進出版業(yè)的轉型。
陳敏介紹,數字出版目前已經形成了電子圖書、網絡原創(chuàng)文學、數據庫出版物等新業(yè)態(tài)。“一些好的數據庫產品,還會出版相應的紙質書籍,滿足不同類型用戶需求。所以,從專業(yè)出版角度而言,數字閱讀是給內容插上了翅膀,讓它飛得更快、普及面更廣,讀者獲取更便利。”
隨著“數字化”發(fā)展,向大眾提供知識服務的出版業(yè)也在轉型?!侗本﹤髅剿{皮書》中還指出,從“知識付費”到“知識服務”,出版業(yè)即將迎來3.0時代。
“所謂3.0時代,就是為用戶提供優(yōu)質的個性化知識服務的時代。將來的數字出版,可能變成一個服務平臺,會根據用戶需求,整合出版或知識資源,針對用戶提出的問題,給予解決方案。”陳敏相信,這個“時代”即將到來,“用數字化手段拉近知識和需求者的距離。”(上官云)
原文鏈接:http://reader.gmw.cn/2018-12/13/content_32160033.htm
下一篇:作家張翎:文學是永遠不會枯竭的
熱門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