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寧縣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
編輯:王軍 信息來源: 西e網(wǎng)—白銀新聞網(wǎng)發(fā)布時間:2020-11-25
會寧縣自古崇文修德、尊師重教,是西北教育名縣。長期以來,“領導苦抓、家長苦供、社會苦幫、教師樂教、學生樂學”的“三苦兩樂”精神,書寫了會寧教育史上的無數(shù)傳奇。
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,為解決“兩不愁三保障”問題,會寧縣實施了大量的異地扶貧搬遷工程。鐘鼓樓異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(qū)就是其中之一。每家只掏1萬元,1267戶建檔立卡戶就住進了嶄新的樓房。但小孩的教育問題仍然令人頭疼。
為了讓小孩就近入園,會寧縣只用5個月時間就建成了第六幼兒園。站在鐘鼓樓異地搬遷安置點,旁邊一排漢唐風韻的八角樓建筑格外惹眼,特別是彩色草坪讓幼兒園充滿了盎然生機,那便是會寧縣第六幼兒園。走進園門,一群孩子正在草坪上嬉戲,教學樓里傳來悠揚的琴聲,稚嫩的童聲唱響《歌唱祖國》的旋律……
“我們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實行學雜費全免政策,目前在園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占到一半以上。”園長高亞瓊告訴記者,六幼是鐘鼓樓異地搬遷安置小區(qū)的配建項目,項目占地15畝,于今年3月開工建設、8月竣工,并在9月被認定為市級示范性幼兒園。
家住河畔鎮(zhèn)車川村的王娟是建檔立卡戶,于2019年搬到鐘鼓樓小區(qū)。她告訴記者:“以前送孩子上幼兒園騎車得50分鐘,冬天孩子太遭罪了。現(xiàn)在過條馬路就到了,太方便了!為了我們這些異地安置群眾,政府真是想得太周全了!”大女兒珍珍入園后,學了不少知識,性格也變好了。等老二入園后,王娟打算騰開手腳找份工作補貼家用。
教育是立國之本,也是會寧打贏脫貧攻堅的最有力重器。為讓所有搬遷群眾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,會寧縣還配套建設了第九幼兒園、文昌小學、新北小學等多所幼兒園和小學。
新會寧二中坐落于北城區(qū)。這是會寧縣為進一步優(yōu)化教育資源,以騰籠換鳥的方式而建。財政投入3億元,于2017年建成投用。新校園里不僅配建了教學樓、宿舍樓、圖書館、餐飲樓,更緊跟教育潮流,配建了虛擬實驗室、3D云教室、計算機中心、學生心理疏導室等設施。可以說是集現(xiàn)代化、智能化、園林化、生態(tài)化于一體的現(xiàn)代化高級中學。
從學校硬件建設可以看出,會寧教育正在從單純追求成績向打造一流教學環(huán)境、提供一流教學軟硬件、注重學生全面發(fā)展方向悄然轉(zhuǎn)變。
課間,所有師生下樓列隊,圍著校園跑起了操。面對全市全媒體集中宣傳講好白銀故事采訪團記者的采訪,剛結束課間操的高二學生楊萍顯得自信陽光。她說:“我家在新莊鎮(zhèn),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,但是根本不用愁錢的事,助學金、獎學金基本夠了,我只負責專心學習、鍛煉好身體、修煉好自己的人格。”楊萍目前就讀于高二,她成績優(yōu)異,位居全年級第二名,心中的理想大學是中國人民大學。在她眼里,教育是改變貧窮的最好途徑。
據(jù)了解,會寧二中是清華、北大等一批重點大學的“優(yōu)秀生源基地”。自搬到北城區(qū)四年來,會寧二中考入清華、北大的學生已有16人。
事實上,會寧六幼、會寧二中只是會寧縣重視教育事業(yè)發(fā)展的一個縮影。“十三五”以來,會寧縣以加強控輟保學為抓手,義務教育階段適齡人口接受義務教育權利得到全面保障。據(jù)介紹,“十三五”期間,僅義務教育階段“兩免一補”一項,會寧縣共落實資金達3.2億元以上。目前,全縣義務教育段戶籍適齡兒童少年共59409人,無一人失學輟學。同時,會寧縣從補充優(yōu)化、交流發(fā)展、提高待遇等方面入手,建起了一支留得住、教得好的農(nóng)村教師隊伍,讓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到較高質(zhì)量的教育。據(jù)了解,為了切實提高班主任待遇,會寧縣自2014年開始,每年發(fā)放的班主任津貼達1100萬元。
毫無疑問,教育在會寧縣脫貧攻堅工作中充分發(fā)揮了先導性基礎性作用。截至目前,全縣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為97.9%,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9.9%,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5.3%。自恢復高考以來,會寧縣已向全國輸送大學生10萬余人,其中獲得博士學位的1100多人、獲得學士學位的5500多人,考入清華、北大的103人。
教育扶貧,正在成為一股無形的強大力量,把脫貧攻堅的“活水”澆在扶貧的“根”上,阻斷著會寧縣貧困的代際傳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