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拍攝約800張照片 她用鏡頭記錄“地鐵讀書人”
編輯:黃榮 信息來源: 西e網(wǎng)-新華網(wǎng)發(fā)布時間:2019-4-26
北京,一個快節(jié)奏的城市,地鐵是它交通脈絡(luò)的重要部分。每到早晚通勤高峰,一列列地鐵載著行色匆匆的乘客,席卷而來,又呼嘯而去。
它們似乎和閱讀毫無關(guān)聯(lián)。但微紀(jì)錄片《地鐵上的讀書人》,卻展示了地鐵上人們手捧紙書閱讀的一幕幕場景??瓷先?,地鐵好像變成了一座流動的“地下圖書館”。
這部片子目前只播出一集,但很引起熱議:許多人感嘆,原來閱讀真的可以無處不在。而它的創(chuàng)作緣起,與一位長期關(guān)注、拍攝地鐵讀書人的出版社編輯有關(guān),她就是朱利偉。
800張照片記錄“地鐵上的讀書人”
2018年2月的某一個清晨,朱利偉踏上了上班的地鐵。
可能由于剛過完春節(jié),車上人不多。她想尋個空位坐下,卻無意中發(fā)現(xiàn)一個年輕人正拿著一本書在認真地閱讀,與周圍看手機的人群形成了鮮明對比。
“書名叫《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(shù)》,我很早就知道這本書,很感興趣。”回憶起當(dāng)時的情形,朱利偉說過,自己特別想去問問年輕人,書好看不好看。
糾結(jié)了一會兒,朱利偉最終沒好意思上前搭話,只是拍下了年輕人讀書的樣子,隨手發(fā)在朋友圈。
仿佛是一個開端,此后,她開始留心那些在地鐵上讀書的人,利用通勤時間捕捉閱讀鏡頭,并用手機一一記錄。
一年多時間過去,朱利偉攢下了大約800張照片,并在豆瓣建立了一個相冊,取名《北京地鐵上的讀書人》,把其中一些照片跟大家分享。
有些看到照片的人會給她留言,說“自己也曾是地鐵閱讀者中的一員”。
以前有一種說法:中國人在地鐵上只會玩手機。朱利偉認為,并不是,“地鐵上的讀書人沒有大家想得那么多,但也沒那么少”。
愛書的人,在哪里都會閱讀
照片拍得多了,朱利偉也常常被地鐵上的讀書人們感動。
“北京的地鐵在高峰時很擠,大約許多人都難以想到,還會有這么多人利用這點時間讀書。”剛開始,朱利偉自己也是那“許多人”中的一員。但漸漸地,她改變了看法。
有一張照片讓她印象很深刻:有一次換乘時,人群中有一位中年男子,身形略顯疲憊,手里拎著一兜饅頭,還有一本書,排隊的時會拿起書翻一翻。朱利偉自己心里有個分組:她把這類照片叫作“柴米油鹽是生活,書也是”。
在通勤地鐵上,她還曾遇到過一個女孩,幾乎每天上班路上都能看到她坐在同一個地點看書。朱利偉粗略一數(shù),僅自己看到的而言,在一個月的時間內(nèi),姑娘翻了大約4本書,“上班族時間那么緊張,這很難得了”。
此外,爭分奪秒看書的人中,并非都是文質(zhì)彬彬的樣子,有化著濃妝的女士,也有大腹便便的中年人……朱利偉給他們?nèi)×藗€共同的名字:閱讀的靈魂。
“愛書的人,到哪兒都會擠出時間閱讀。”通過拍照,朱利偉得出了這么一個結(jié)論。她還通過照片信息,整理出一份“地鐵書單”,“別看低任何人,永遠要對未知事物心存敬畏。”
希望每個人生活中都有“閱讀”
不過,當(dāng)朱利偉拍攝的照片傳開后,一些爭議也隨之出現(xiàn)了。比如,有人提出疑問,這樣拍照會不會侵犯讀者隱私?
朱利偉清楚,如果想繼續(xù)拍下去,就需要解決版權(quán)問題。她打算咨詢法律專家,對于這種不露臉、不作商業(yè)用途但可能會保留書名和書的內(nèi)容的照片,會不會侵權(quán)——“照片自己欣賞是一種做法,但上傳到網(wǎng)絡(luò)平臺后就需要多考慮一點。”她這樣說。
“我在拍照的時候,關(guān)心的是他們閱讀的內(nèi)容,對讀書人都注意不拍正臉,讓照片的主題就是書或者‘讀書’這個場景。”朱利偉解釋,她也會鼓起勇氣把拍好的照片給對方看,征得許可,“有時候擔(dān)心打擾別人,但去‘搭訕’的那幾次,對方都很和善”。
更多人給了朱利偉鼓勵,覺得拍攝不易,希望她堅持下去。朱利偉說,拍下那些讀書的場景,對自己來說是樂在其中的事情,并不需要刻意堅持,“看到這么多人讀書,而且許多書都不錯,我既有出版從業(yè)者的欣慰,也有同為愛書人的惺惺相惜”。
現(xiàn)在,朱利偉依然會用手機認真捕捉那些在地鐵上閱讀的畫面,有時候為了一張角度好些的照片,也會不小心坐過站。她說,通過觀察地鐵閱讀,理解我們所處的現(xiàn)實世界,自己從中收獲了很多,“未來,希望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,都能有閱讀的一席之地”。
熱門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