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空綰合的中晚唐懷古詩
編輯:魏少梧 信息來源: 西e網(wǎng)-光明網(wǎng)發(fā)布時間:2018-10-10
作者:張晶(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資深教授)
中晚唐時期詩壇上的一個重要現(xiàn)象,就是懷古題材的篇什大量涌現(xiàn)。劉禹錫、許渾、杜牧、李商隱、馬戴、劉滄、姚合、李群玉、曹鄴、羅隱、溫庭筠等,都創(chuàng)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懷古名篇。詩人們面對昔日繁華一時的古跡,如洛陽、金陵、鄴城等,或者那些歷史上稱雄一時的帝王陵寢,聯(lián)想到唐王朝盛世不再,如同落日余暉般的暗淡,都不禁生發(fā)出無限的感慨。如同方回所說:“懷古者,見古跡,思古人,其事無他,興亡賢愚而已。”(《瀛奎律髓》)當然,中晚唐詩壇上之所以懷古詩發(fā)達,其深層的原因更在于詩人對社會現(xiàn)實的深切感受。當年歌舞喧天的繁華城闕,如今卻是荒草離離,晚樹蒼蒼。詩人用自己的眼光、自己的體驗,來燭照歷史的情境,使歷史和現(xiàn)實溝通起來。在歷史中映出現(xiàn)實,在現(xiàn)實中反觀歷史。
時空綰合的中晚唐懷古詩
劉長卿《自夏口至鸚洲夕望岳陽寄源中丞》詩意圖,清代康岱繪。(局部)光明圖片/視覺中國
詩的意境都是以時空形式存在,而詩中的時空,又未必是自然客觀的,甚至也非純然心理的,而是將現(xiàn)實時空、心理時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綰合在一起的審美時空。“觀古今于須臾,撫四海于一瞬”(陸機語)、“寂然凝慮,思接千載;悄焉動容,視通萬里”(劉勰語),都是形容詩的時空張力。懷古詩在時空感上給人以強烈的沖擊,詩人多將現(xiàn)實和歷史糅合在一起,使過去和現(xiàn)在的兩重時空并置疊映,使人們既能穿越于時間的隧道,在眼前呈現(xiàn)出當年的光影;又能感知于當下,創(chuàng)造出身臨其境的實感。中唐詩人劉禹錫的懷古名篇《金陵五題》中的《石頭城》尤能體現(xiàn)此種時空特征,其詩云:“山圍故國周遭在,潮打空城寂寞回。淮水東邊舊時月,夜深還過女墻來。”這首詩的意境是雙重時空的。山、城、潮汐,既是眼前之景,也是舊時風物。當下的時空是前景,過去的時空隱含于其中,深邃的歷史感寓含于詩境。白居易對此詩倍加贊賞:“潮打空城寂寞回,吾知后之詩人不復措詞矣。”(《全唐詩》)七律《西塞山懷古》,也同樣是將當年的戰(zhàn)場與今日的故壘并置在一起,唯覺其力透紙背。清代詩論家薛雪評曰:“似議非議,有論無論,筆著紙上,神來天際,氣魄法律,無不精到,洵是此老一生杰作,自然壓倒元白。”(《一瓢詩話》)再看杜牧的兩首懷古七律《故洛陽城有感》:“一片宮墻當?shù)牢?,行人為爾去遲遲。蓽圭苑里秋風后,平樂館前斜日時。錮黨豈能留漢鼎,清談空解識胡兒。千燒萬戰(zhàn)坤靈死,慘慘終年鳥雀悲。”《西江懷古》:“上吞巴漢控瀟湘,怒似連山凈鏡光。魏帝縫囊真戲劇,苻堅投棰更荒唐。千秋釣艇歌明月,萬里沙鷗弄夕陽。范蠡清塵何寂寞,好風唯屬往來商。”這兩首懷古詩,一是洛陽,一是西江,都是將當年與當下的時空并置而發(fā)興亡之感慨。如清人丁儀評杜牧詩所說:“其詩情致豪邁,而造語精密,不落粗疏。”(《詩學淵源》)許渾是晚唐詩人中懷古詩的名家。其懷古詩不僅篇什眾多,而且氣象宏闊。略舉一二,如《金陵懷古》:“玉樹歌殘王氣終,景陽兵合戍樓空。松楸遠近千官冢,禾黍高低六代宮。石燕拂云晴亦雨,江豚吹浪夜還風。英雄一去豪華盡,唯有青山似洛中。”《姑蘇懷古》:“宮館余基輟棹過,黍苗無限獨悲歌?;呐_麋鹿爭新草,空苑鳧鹥占淺莎。吳岫雨來虛檻冷,楚江風急遠帆多??蓱z國破忠臣死,日日東流生白波。”《咸陽城東樓》:“一上高城萬里愁,蒹葭楊柳似汀洲。溪云初起日沉閣,山雨欲來風滿樓。鳥下綠蕪秦苑夕,蟬鳴黃葉漢宮秋。行人莫問當年事,故國東來渭水流。”這樣的篇什在許渾集中尚有很多。詩人都是在當下的物色中隱含著當年的繁華,而卻又以“荒臺麋鹿”作為當下的景象特征。元人辛文房評許渾懷古云:“渾樂林泉,亦慷慨悲歌之士,登高懷古,已見壯心。故其格調豪麗,猶強弩初張,牙淺弦爭,俱無留意耳。至今慕者極多,家家自謂得驪龍之照夜也。”(《唐才子傳》)本文只是舉了若干懷古佳作的例子,而歷史時空和當下時空的并置,是其非常明顯的特點。中晚唐懷古詩集中體現(xiàn)了懷古詩的結構與意境,這為我們對懷古詩的審美品鑒,提供了一個參照角度。
時空并置只是一種分析模式,而如果要在審美上感受到這種張力,并且獲得對于歷史的感懷、對于當下的省思,必以意象或意境的直擊心靈才能生發(fā)出強烈的審美效應。中晚唐的懷古詩,為了表現(xiàn)世事的滄桑陵替,往往以意象為焦點進行轉換,通過特定的意象,而使古今綰合在一起,使讀者往來于古今之間。劉禹錫的《烏衣巷》是非常典型的。“朱雀橋邊野草花,烏衣巷口夕陽斜。舊時王謝堂前燕,飛入尋常百姓家。”這首絕句通過“堂前燕”的流轉,寓含人世之滄桑。朱雀橋,烏衣巷,在六朝時都是大士族的聚居之地,而今卻成了尋常人家。“堂前燕”作為樞機,聯(lián)結古今。杜牧的《泊秦淮》:“煙籠寒水月籠沙,夜泊秦淮近酒家。商女不知亡國恨,隔江猶唱后庭花。”在此詩中,“后庭花”成為聯(lián)結古今的樞機。薛能的《銅雀臺》:“魏帝當時銅雀臺,黃花深映棘叢開。人生富貴須回首,此地豈無歌舞來。”則是以銅雀臺本身為綰合古今的意象,從而生發(fā)出無限的興亡之感。李商隱的《齊宮詞》:“永壽兵來夜不扃,金蓮無復印中庭。梁臺歌管三更罷,猶自風搖九子鈴。”則以九子風鈴為綰合古今的意象。馬戴的《易水懷古》:“荊卿西去不復返,易水東流無盡期。落日蕭條薊城北,黃沙白草任風吹。”則以“易水東流”為綰合古今的意象。如果說,懷古絕句多數(shù)是以一個意象來綰合古今,那么,律詩則是以若干意象來聯(lián)結古今,詩歌意境所體現(xiàn)的時空感也更為復雜。如李群玉的《秣陵懷古》:“野花黃葉舊吳宮,六代豪華燭散風。龍虎勢衰佳氣歇,鳳凰名在故臺空。市朝遷變秋蕪綠,墳冢高低落照紅。霸業(yè)鼎圖人去盡,獨來惆悵水云中。”劉滄《經(jīng)過建業(yè)》:“六代興衰曾此地,西風露泣白花。煙波浩渺空亡國,楊柳蕭條有幾家。楚塞秋光睛入樹,浙江殘雨晚生霞。凄涼處處漁樵路,鳥去人歸山影斜。”皮日休的《館娃宮懷古》:“艷骨已成蘭麝土,宮墻依舊壓層崖。弩臺雨壞逢金鏃,香徑泥銷露玉釵。硯沼只留溪鳥浴,屧廊空信野花埋。姑蘇麋鹿真閑事,須為當時一愴懷。”從這些懷古律詩來看,都是以一組意象來寫古都洛陽、姑蘇的變遷。昔日的豪華繁盛與今日的荒冷凄迷,在各個意象中得以疊映,構成了整體組合式的雙重時空。
時空的并置與綰合,通過意象的呈現(xiàn)而獲得審美魅力,而詩人的觀照方式也起著重要作用。韓林德先生曾談到中國美學的“流觀”視角,他說:“一個民族持何種觀照世界的方式,是持直線式的‘焦點透視’,還是持曲線式的‘流觀’,歸根結底,受該民族的哲學思維和美學思維支配。”(《境生象外》)“流觀”似乎是中國畫的觀照方式,其實詩中也多用之。從中晚唐的懷古詩來看,詩人往往從多個視點上來觀照古今的遷替,通過幾個不同的意象表現(xiàn)盛衰之感。如李商隱的《覽古》:“莫恃金湯忽太平,草間霜露古今情……回頭一吊箕山客,始信逃堯不為名。”吳融《過九成宮》:“鳳輦東歸二百年,九成宮殿半荒阡。魏宮碑字封蒼蘚,文帝泉聲落野田。碧草新沾仙掌露,綠楊猶憶御爐煙。升平舊事無人說,萬疊青山但一川。”都是詩人以流觀的方式來創(chuàng)造意象,形成了充滿歷史滄桑感的時空場域。中晚唐懷古詩中的時間和空間兩個向度是融為一體的,時間的縱深也就是空間的展開。懷古詩的審美魅力,可以從時空的向度上得以理解。
《光明日報》(2018年10月08日13版)
原文鏈接:http://news.gmw.cn/2018-10/08/content_31579422.htm
上一篇:會寧縣開展“舌尖上的綠色”馬鈴薯線上線下促銷活動側記
下一篇:快船103-87湖人熱門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