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掖山丹艾黎捐贈文物陳列館鎮(zhèn)館之寶:成山瓦當
編輯:黃榮 信息來源: 西e網(wǎng)-中國甘肅網(wǎng)發(fā)布時間:2016-11-3
時代:漢代
地點:陜西眉縣
珍藏單位:山丹艾黎捐贈文物陳列館
“成山瓦當”由偉大的國際主義戰(zhàn)士路易·艾黎捐贈,珍藏于山丹艾黎捐贈文物陳列館。“成山瓦當”為泥質灰陶,圓形,直徑15.4厘米,當面紋飾模壓而成。整個瓦當當面為單線弦紋組成圓圈,把瓦當分成內外圓兩部分,外圓再用雙線分成四個扇面形,扇面內以陽線繪成四個對稱卷云紋,中心單線圓以陽文篆書繪寫“成山”二字,“成”字約占空間的三分之二,“山”字約占三分之一,比例協(xié)調,疏密得當,構成一幅較典型的漢代瓦當。
“成山瓦當”原物在一木盒內,盒面正中開圓孔,露出當面,圓孔之外有民國時期著名書法家邵章鑒賞后的墨書行楷題記:“《史記·封禪書》秦始皇東游海上,祠名山大川及八神,八神之七為日主,祠成山。成山斗入海,冣凥齊東北隅,以迎日出云。韋昭注:成山,在東萊不夜。不夜城古有日夜出,故名。是瓦出福山王氏,正直其域,且金石家悉未著錄,殆可與羽陽、蘭池同為秦瓦之炳煌者。丙寅冬日,古杭邵章伯褧記于六通館南軒。”其末又有兩方朱色二字印文,其一為白文“邵章”,其二為朱文“伯褧”。這段文字題記表明,該“成山瓦當”在路易·艾黎收藏之前,曾經(jīng)是福山王氏收藏,后經(jīng)邵章收藏。
邵章(1872-1953年),近現(xiàn)代藏書家、版本目錄學家、書法家,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。“成山瓦當”盒面上的題記書法既古雅雋邁,又雄渾莊重,這自然增加了“成山瓦當”的藝術研究價值。邵章根據(jù)太史公司馬遷的《史記·封禪書》記載及韋昭的注推斷出“成山瓦當”是出土于成山(山東榮成縣成山祠遺址)的秦代瓦當。但根據(jù)考古發(fā)掘和出土文物來看,“成山瓦當”并非出土于山東成山祠遺址的秦代瓦當,而是出土于陜西眉縣成山宮遺址的漢代瓦當。路易·艾黎捐贈的“成山瓦當”與陜西眉縣成山宮遺址出土的“成山瓦當”在大小、字體、形狀、紋飾及質地上是完全相同的,表明它應該也是出自陜西眉縣成山宮遺址,并非山東榮成成山祠遺址。
邵章先生題記里面提到“是瓦出福山王氏,正直其域,且金石家悉未著錄”。說明該瓦當最早由福山(今山東煙臺市福山區(qū))的金石學家王氏收藏。陜西成山宮遺址于1981年才被發(fā)現(xiàn),所以王氏收藏此瓦當時沒有確切資料記載,正如邵章所言“且金石家悉未著錄”。“成山瓦當”收集地與類似瓦當出土地均在陜西,由此也有力佐證了“成山瓦當”出土地應為陜西眉縣成山宮遺址。另外從瓦的形制和瓦當文字的書體造法字體看應為漢代瓦當,“成山瓦當”上“成山”二字為篆書,但又略帶隸書意味。漢初隸書通行,篆書卻未殆亡,故這時的字體是篆與隸的雜糅,由于篆隸的相互融合,漢篆在線條上要比秦篆厚重一些,方折明顯,字體扁平方正,轉折處有方有圓,有些筆畫甚至帶有隸書筆畫的波挑。“成山瓦當”文字字體用筆細瘦方硬,體格近方,結構方正規(guī)則,曲折明顯,已經(jīng)完全沒有秦篆書體線條圓轉纏繞的明顯特點,其字體風格又略帶隸書意味,符合漢代書體風格。秦代瓦當手工捏制而成,邊輪狹窄,寬窄不均,邊輪不規(guī)則,瓦當背面不夠平整。漢代瓦當開始使用輪制,模壓而成,邊輪整齊,當面規(guī)整而勻稱,紋飾較為規(guī)則。路易·艾黎捐贈的“成山瓦當”字體工整,紋飾均勻,線條規(guī)則,紋飾有模壓痕跡,與漢代瓦當特征相符。
秦漢時期瓦當以其數(shù)量之多,種類之豐富,圖案紋飾之精美,時代特征之鮮明,文化內涵之豐富,把中國古代瓦當藝術推向了高峰。尤其是漢代文字瓦當?shù)拇罅砍霈F(xiàn),不僅完善了瓦當藝術,同時也開辟了一個全新的藝術領域和研究范疇。因此,對秦漢文字瓦當?shù)奶轿?,將對了解秦漢建筑藝術成就,研究秦漢歷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。